筆者謹就此文章祝大家新年恭喜!在基隆軒社剛成形年代(約1830-1895年),雖已有西皮與福祿對立氣勢,但仍百花齊放,從宜蘭各軒社系統傳來的軒社陸續成立,直到戰後,非得意堂系統及聚樂社系統的軒社由於缺乏相互支援而陸續倒社,自五十年代北管再次興盛,但成立的軒社大率以得意堂及聚樂社的邊仔組為主,部份日據後期的軒社甚有者改名加入兩大北管系統:筆者僅將已知者列出,難免掛一漏萬,敬請見諒!
正音:
**堂(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第17組):
事蹟:為基隆唯一正音軒社(海派京劇),信奉田都元帥,於1932年日日新報報導該社曾於高砂公園粉墨登場.戰後無記錄,可能於日據後期倒社.
影響:基隆西皮派皆認定京劇為改良後西皮派北管,若軒社聘請不到亂彈班演子弟戲時,聘請京戲(正音)班公演亦可!(民83年得意堂十組於8/23聘請有京劇底的歌仔戲班演京劇"保皇嫂"及'"二進宮"(北管稱三進宮))
福祿派:
靈義郡(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組)
事蹟:早年名為興義軒,後改名靈義郡,為基隆暖暖當地老牌軒社,於六十年代仍可上台演戲,另一知名為高蹺獅陣,與台北靈安社及聚樂社交好,花藍鼓架當年為北部之冠!
慈雲社:
事蹟:成立於日據中後期,為佛祖嶺慈雲寺駕前軒社,師承佛祖嶺聚樂社32組,該社對北管細曲*北管戲*造詣上為基隆福祿派軒社之冠,該社藝員目前仍是福祿派軒社最愛調度軒社之一!
西定路聚樂社(同樂社):
事蹟:日據後期成立.名為'同樂社',民國55年改名西定路聚樂社加入聚樂社大隊,其獅團為基隆四大獅團之一,目前為炮獅主角!
新興社:
事蹟:資料不詳,日據初期常見該社粉墨登場(日日新報),該社疑於當時稱新興街的舊官道口土地廟,戰後無資料,該地光復後為文安里得意堂所屬市場口金獅團所在地!
新英社:
事蹟:資料不詳,早年(日日新報)仍有粉墨登場資訊!
靈安郡:
事蹟:為基隆護國城隍廟原所屬軒社,不過可能未曾上台演戲過,早年以舞謝范將軍聞名,目前該廟范謝將軍為該社所遺!
堵南德興社:
該軒社為七堵堵南里軒社,民國40年代成立,體制上接近神明會(負責該里神明出陣事務),師承同百福聚樂社,甚少於市街活動約有10餘人!
瑪陵坑聯誼社
事蹟:為基隆地區80年代新成軍軒社,師承百福聚樂社(百福子社),約10餘人,除地方事務及百福聚樂社調人外甚少於市街活動!
閩南第一樂團北管組
事蹟:為基隆地區民國40年代才成立軒社,係由福建東山及馬尾移民至此,曾為基隆市街三大角頭軒社,目前北管須向其它軒社調借人手!
西皮派:
儒霖堂(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第3組):
事蹟:為基隆西皮派老牌非得意堂系軒社,其彩牌及傢俬為西皮派最老者,日據早期有粉墨登場資訊,目前仍活躍!
協義堂(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第四十組)及東協義堂:
事蹟:為田寮港系統軒社,位於田寮港未段近東明路口,成立於清光緒年間,最盛曾有50-60人眾,日據後期分裂,民國六十年代曾重新整團並灌製唱片(月球唱片),民國84年為該團最後一次出陣!目前呈休館!
基隆遊樂園(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第6組):
事蹟:為西皮派少見以"園"為名軒社,同為田寮港系軒社,早期日日新報可見該團常粉墨登場,其造詣曾為西皮派之冠,於光復初期散館!
新義堂(台北州基隆音樂團第42組)及得和軒:
事蹟:為田寮港系統軒社,同位於月眉路上,新義堂以該地區福靈宮為據點,約民90年初正式散館!
七堵集和堂及八堵集意堂:
事蹟:不詳,僅見於覺修宮神主上,可能與磅磅仔集儒堂同受傳於宜蘭"集"字輩軒社
大沙灣大和團:
事蹟:為安瀾橋一帶軒社,原為歌仔戲社後才改為北管團,約70年代散館!
六堵永樂堂:
事蹟:為六堵代天府駕前軒社,成立於民國40年代,師承九份軒社,目前該軒社除代天府事務外;也負責該里神明會事務!少見於市街!
武崙神將會:
事蹟:原為內寮得意堂神將組,後因故脫離內寮得意堂另成立武崙神將會,據內寮得意堂人仕表示,該會分出時僅帶走神將,北管未成立,唯該會受藝宣總隊承認及加入得意堂藝宣大隊,目前該會已休館;也未曾於8/23參加過田都元帥遶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