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同義堂對熟悉大溪當地廟會之同好相當熟悉,但對某些北管同好可能生疏,甚至對於一個大溪軒社居然橫跨兩個縣市到基隆三坑得意堂支援,其原由何來?該軒社在三峽教導”德義堂”及橫溪”同友社”,筆者查詢應是近來成立的新軒社,不過三峽”德義堂”一聽還真的就知道與得意堂有關…
當天支援三坑得意堂本陣的大溪嘉天宮同義堂
簡 介:
負 責 人:鍾延煌
創立時間:民國80年
團體屬性:北管
技法流派:西皮
隸屬廟宇:嘉天宮、普濟堂
聯絡電話: (03)38881XX
地 址:桃園縣大溪鎮介壽路
成員人數:三十五人
---------------------------------------------------------------------
發展概況:該團成立於民國八十年,由黃明能、黃復宏、鍾延煌三人發起,成立目的就是為了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的慶典活動和三月二十三日「嘉天宮」迎媽祖的慶典活動。「嘉天宮」原本是由台北三重的「大嘉天宮」分出來的,後來三重的「大嘉天宮」又將媽祖的金身要回去,因此大溪的「嘉天宮」社員(可稱為義子)自己到大陸湄洲公營媽祖金身回來嘉義朴子的「港口宮」,再從「港口宮」分請到現在大溪「嘉天宮」祀奉。
而「同義堂」的原由是因其所學的北管樂屬於西皮系統的北管樂,師承自基隆「三坑得意堂」,而大溪的「同義堂」附屬在「嘉天宮」因此取名為「嘉天宮同義堂」。當初成立第一年尚未學習北管,發起人之一鍾延煌有感於北管團的迫切需要,因此自己到基隆「三坑得意堂」求教於當時任教的許朝旺(已過世三年左右了),學習一年多後再回來組織北管團,自己擔任教席,當時每週一、三、五於「嘉天宮」內學曲,當時教有《散牌》、《什牌》、《初牌》、《倒旗》等。
現在北管社員約三十五人左右,每個禮拜六或日的晚上7:00~9:00會聚集在「福元宮」內或鍾延煌住家前面廣場練習或聚會。北管社員內鍾延煌的子孫佔有多數且程度很好,計有鍾延煌的大女兒鍾淑卿(負責板鼓)、女婿王建民(板鼓、嗩吶等皆會)、外孫王仕勳(13歳)、王仕駿(11歳)、王采薇(10歳);二女兒鍾淑貞(板鼓、通鼓、鑼、鈸);三女兒鍾淑芬、女婿李信義(學一年多,已會通鼓、嗩吶等)、外孫李嘉祥(8歳)、李儀軒(9歳);兒子鍾隆華、鍾隆義、鍾林盛和鍾延煌的妻子黎牡丹等皆會北管,在大溪又稱作「鍾家班」。據鍾延煌表示,除了平常練習的時間外,等到寒、暑假時每天在家會再教子孫們,以讓北管繼續傳承下去。
平時「嘉天宮」的社員需繳交會費,一年每人一千五百元。宮內除北管班之外還有分將軍組:約十八人左右,由林明芳負責,計有千里眼、順風耳、關平、周倉四尊;神轎組:約十人左右,由黃明雁負責,計有一頂轎子和一頂三寶架。而北管組組長則是由黎牡丹負責,鍾延煌為宮內的常務監委,現宮內祀奉有田都元帥金身,所有樂器都是社員自備的,大、小件樂器現主要都放至於鍾延煌家中旁邊的倉庫內。
---------------------------------------------------------------------
重要藝師:鍾延煌、黎牡丹、王建民、鍾淑卿、王仕勳
代 表 作:《什牌》、《倒旗》、《三進宮》、【普天樂】、【新普天樂】
展演紀錄:平時喪事主要以大溪一帶為主,喜事場合固定活動有:農曆3/23「嘉天宮」媽祖聖誕慶典活動、6/24「普濟堂」慶典活動、8/23基隆得意堂藝宣大隊遶境,另外還有至附近廟於如「哪吒神宮」、「天聖宮」、「東龍宮」等大小廟宇的慶典活動。
傳藝紀錄:頭手王建民平時工作之餘,現在至三峽「德義堂」和橫溪「同友社」教授北管樂,如遇新成員加入則由鍾延煌和王建民共同指導。
全文摘要: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在地藝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