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者曾為什音一事而與同好發起筆戰,但經筆者深入研究及搜集發現其定義頗大有疑問!台灣學者部份歸類於南管系統的高甲或北管細曲,而對岸則將歸類於北管南派之說(泉港北管網),而基隆軒社受其影響相當深厚的四平戲其淵源眾說分云,學者歸於北管戲曲中的一支,而北管藝師回憶錄中 葉美景 老師卻稱為南管系統非正統子弟之傳(請見 葉 老師回憶一段)


 


筆者於相關文獻中找到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所吳彥德碩士的桃園縣什音團組織 音樂內容及發展,其中吳先生除訪查桃園縣外另也訪談斗南當地什音團現況,會引用該論文實因其所述情形與基隆什音狀況雷同,唯基隆地區並無所謂純粹"什音團",該表演形式附於北管出陣活動,及類似團體:"閩南第一樂團"(註)


樂器種類:


(原文)以作者()於《桃園縣傳統戲曲與音樂錄影保存及調查研究計畫》報告書和田野調查之後的統計,有噠仔、廣絃、殼仔絃、三弦、品仔(笛)、通鼓、大鈔、小鈔、大鑼、小鑼等樂器;另一方面,經過田野調查所得到的資料,除了桃園縣境內的什音團之外,作者也訪問了薪傳獎藝師邱火榮和莊進才。


北管藝師邱火榮的說法:


什音,可使用於排場,也可使用於陣頭行進之間;所使用的樂器,有殼仔絃、和絃、三絃、廣絃、琵琶、笛、噠仔、板鼓、通鼓、大鈔、大鑼、小鈔、小鑼等樂器,所使用的場合,除了喜事場之外,喪事場也有使用


宜蘭北管藝師莊進才的說法:


什音的演出方式類似於行進的陣頭一般,但只用於喪事場,樂手兩兩一組,並排前進,所使用的樂器,有殼仔絃、和絃、三絃、沙箏、洋琴、廣絃、笛、噠仔、板鼓、通鼓、大鈔、小鈔、大鑼、小鑼等樂器,所參與的人數20 人~40人不等。(編按:其說法與83年間文建會採訪基隆靈義郡及聚樂社陳火旺老師說法相同)


在邱火榮和莊進才的印象中,除了重覆的樂器之外,兩人又加進了琵琶、沙箏、洋琴等樂器,和桃園縣地區比較,內容是大同小異。綜合上述資料呈現出的樂器有噠仔、廣絃、殼仔絃、三絃、品仔(笛)、洋琴、沙箏、琵琶、板鼓、通鼓、大鈔、小鈔、大鑼、小鑼等樂器,由此可看出什音對於使用樂器的多元性。


曲目:


作者()在研究桃園縣當地曲目以: 目前在桃園縣的什音團,所使用的曲目有四類:1、北管絃譜,2、國樂曲,3、流行歌曲,4、其他。


其中北管絃譜中以 主要的領奏樂器是殼仔弦。絃譜在北管音樂中,是以絲竹樂器合奏的樂曲,並無鑼、鈔、鼓等打擊樂器;它可為獨立的樂曲於排場中演奏,也可作為戲劇的過場音樂。但什音所演奏的絃譜,除了原有的絲竹樂器之外,另加入了噠仔、鑼、鈔、鼓等樂器,使其音量和演奏形式有別於北管絃譜。使用的曲目有:【百家春】、【寄生草】、【大開門】、【小開門】、【朝天子】、【福祿壽】……等。


作者()對其什音定位:


(原文)呂錘寬將北管分為四個項目,分別為:牌子、細曲、戲曲、絃仔譜。牌子是以嗩吶領奏的曲牌體,所使用的譜分為單章和聯套的曲目,;而細曲是北管音樂中以絲竹樂隊伴奏的演唱曲,並無戲劇的搬演,演出方式多為排場;戲曲則是有演員於舞台上搬演,可分為福路(又稱古路)和西路(又稱新路);絃仔譜是以絲竹樂器組成一個樂隊,並以排場的方式根據作者訪談桃園縣什音團的狀況,什音在演奏方式上較接近於牌子的部分,是屬於排場和行進間演奏的表演方式,牌子的領奏樂器是嗩吶,又稱大吹,而什音中所使用的噠仔,和北管牌子中的領奏樂器嗩吶,是屬於同一個家族。但若觀察其演奏內容會發現,牌子演奏的是牌子譜,但什音所演奏的並不是北管中的牌子譜,反而是以北管中的絃譜為主,除了演奏絃譜之外,有時還會演唱北管戲曲中的扮仙戲、細曲、流行歌曲、國樂曲和一些民間曲調。


 


(註):閩南樂團藝宣大隊:目前僅有第一團 第五團仍有活動,但仍有出陣者為"閩南第一樂團",該團頂盛期有近千人,分南管部 什音部及北管部,北管流派屬福祿系統,台灣光復後該團與得意堂 聚樂社於市街合為三大館,屬濠林宮駕前子弟,南管部曾聞名於北台灣,目前在春祭及中元祭典(放水燈)偶會出陣參加,人員凋零,而什音部及北管部在過往媽祖慶典時會受邀繞境,目前該團受基市府委託為"文藝傳承單位團體"(另為三坑得意堂十四組及得義堂九組),該團什音組去年恢復農曆8/23三府王爺例境遶境活動,與當天得意堂藝宣大隊暨田都元帥祭互別苗頭,今年渴望依例辦理.(早上8:30以車隊繞境市街,中午12:00結束,除閩一團外無任何贊境團體,因刑朱李三王信仰於基隆為少數信仰,且該宮少與基隆境內宮廟交陪之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